怎樣掌握調查研究“基本功”?總書記這樣言傳身教
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沒有調查,就沒有發(fā)言權,更沒有決策權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調查研究是“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”。用好用對方法,才能調出實情、研出實策、辦成實事。
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今天,讓我們重溫總書記的有關論述,跟著總書記學習調查研究。
“一定要從群眾中來、到群眾中去”
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,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,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。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,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,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。
訪貧苦,看糧袋摸炕被;進社區(qū),察民情解民憂;入車間,問訴求明方向……每一次赴基層調研,習近平總書記不僅“身入”,更“心到”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在人民面前,我們永遠是小學生”。
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”
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(fā),不能帶著事先定的調子下去,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,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。
從選擇調研目的地時敢鉆“矛盾窩”、看“背陰胡同”,到調研路上臨時下車察看小麥長勢,再到深入太行深處“看真貧、扶真貧、真扶貧”……習近平總書記以實際行動為全黨示范:“只有公而忘私,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,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”。
“調查研究,包括調查與研究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”
調查結束后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,進行一番交換、比較、反復的工作,把零散的認識系統(tǒng)化,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,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(guī)律,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。
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提出“精準扶貧”重要理念,引領書寫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;冒雨深入寧波舟山港,醞釀“構建以國內大循環(huán)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(huán)相互促進的新發(fā)展格局”…… 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調研、一路思考、一路指引,從國情土壤中找到了啃硬骨頭的有效辦法、過險灘的具體路徑。
“調查研究方法也要與時俱進”
與過去相比,如今時代變了、環(huán)境變了,群眾的構成也變了,這就要求我們使用的調研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。只有這樣,才能使調查研究不走形式、取得實效。
研究抽樣調查結果,思考如何建立和完善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“低保”政策和機制;專門部署圍繞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進行網絡征求意見,聽民意、匯民智、聚民力……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言傳身教,引導全黨與時俱進推進新時代調查研究工作。
記者:高蕾、王明玉